<dd id="tulth"><noscript id="tulth"></noscript></dd>
  • <span id="tulth"></span>
    <dd id="tulth"></dd>

    1. <th id="tulth"></th>
      <th id="tulth"></th>



      首頁 > 資訊

      史上最大規模降價!阿里云打響價格戰,迎接全新AI時代

      資訊 零壹財經 零壹財經 2023-04-26 閱讀:5299

      關鍵詞:阿里云降價阿里云云計算IaaS

      2022年阿里云全年營收775.9億元,較2021年同比增長7.0%。

      4月26日,在2023阿里云合作伙伴大會上,阿里云宣布史上最大規模降價,核心產品價格全線下調15%至50%,存儲產品最高降幅達50%。阿里云表示,作為中國第一、全球前三的云計算廠商,此次降價,將進一步擴大公共云的用戶基數和規模,提升云計算的市場滲透率。

      此前,在4月11日的阿里云峰會上,阿里云宣布了兩個主要動作:一是推出通義千問大模型,阿里未來將所有產品接入通義千問進行全面改造;二是進行有史以來最大幅度的一次降價,通用計算將大幅降低,對比上一代主售產品最高可下降 40%。阿里云還將開放計算存儲、數據庫、機器學習等核心產品免費試用。

      阿里集團董事會主席兼CEO張勇當時在會上提到,讓計算成為公共服務是阿里云的追求,未來核心要做好兩件事情:第一,讓算力更普惠,推動自研技術和規?;洜I的正循環,持續釋放技術紅利;第二,讓AI更普及,讓每家企業的產品都能接入大模型升級改造,并有能力打造自己的專屬大模型。

      一、阿里云市場份額居首,2022年營收775.9億元

      作為一種全新的網絡應用概念,云計算的核心概念是以互聯網為中心,在網站上提供快速且安全的云計算服務與數據存儲(包括服務器、存儲、數據庫、網絡、軟件、分析和智能),讓使用互聯網的公司或者個體可以使用網絡上的龐大計算資源與數據中心,是繼互聯網、計算機之后在信息時代又一種新的革新。從發展歷程上看,中國云計算經歷了2006年至2010年的形成期、2010年至2015年的發展期以及2015年至2020的應用期,現在已經進入成熟期。

      在市場份額方面,根據Canalys 發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中國云計算市場報告,由阿里云、華為云、騰訊云和百度智能云組成的“中國四朵云”市場份額占比達到78.8%,繼續占據云市場主導地位。其中,阿里云占比36.7%,騰訊云占比15.7%。另據IDC數據,2021年下半年阿里云在中國IaaS市場和IaaS+PaaS市場分別占比37.8%和36.7%,以其豐富的產品種類和不斷提升的產品質量占據最大的市場份額。

      零壹智庫、數字化講習所發布的《三大互聯網巨頭的云計算盤點:阿里云、騰訊云、字節云》顯示,2008年9月,阿里巴巴確定“云計算”和“大數據”戰略,決定自主研發大規模分布式計算操作系統“飛天”。2009年9月,阿里云計算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近12年的發展歷程中,阿里云從獲得全球首張云安全國際認證金牌,到包攬圖像識別“Image Classification on ImageNet榜單”訓練實踐、訓練成本、推理延遲、推理成本四項第一,成為了世界排名前列的云計算服務供應商(注:圖像識別榜單的公布方——斯坦福大學 DAWNBench 是人工智能領域最權威的競賽之一,同時也是衡量深度學習優化策略、模型架構、軟件框架、云和硬件等綜合解決方案實力的標準之一)。

      作為極其依賴信息技術,進入壁壘極高的行業,阿里巴巴耗費了大量的財力與人力進行云計算研發和產品設計,阿里云也從建立開始進入了長達十二年的虧損階段。終于,阿里云在2020年第四季度迎來了盈利,單季度收入161.15億元,經調整EBITA實現盈利2400萬元。這是阿里云成立以來首次實現盈利。

      表1:阿里云發展歷程?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零壹智庫

      近五財年,阿里巴巴的云計算業務盡管增速放緩,仍始終保持較高水平,云計算業務營收在總營收中所占的比重也越來越大,于2019財年首次超過數字媒體及娛樂,在2021財年中約為數字媒體及娛樂收入的兩倍。云計算業務快速發展的代價就是其高昂的成本,根據2018、2019及2020三個財年的數據,在云計算分部營收遠少于核心商業分部營收的情況下,其耗費的成本卻能與核心商業分部相匹敵。在2019財年以65.80億元基本與核心商業的66.73億元持平,在2020財年以89.08億元超過核心商業的85.18億元。

      圖:阿里巴巴近五財年分部營收及云計算分部營收增長率(收入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零壹智庫

      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阿里云全年營收775.9億元,較2021年同比增長7.0%。經調整過后的EBITA利潤13.1億元,經調整過后的EBITA利潤率為3.0%。

      二、阿里云:產品技術及服務客群

      阿里云是典型的IaaS層的云計算服務供應商,目前提供的產品服務主要有彈性計算、存儲、數據庫、安全、大數據、人工智能、網絡與CDN、視頻服務、容器與中間件、開發與運維、物聯網loT、混合云、企業應用與云通信共十三大類。自主研發的安全和中間件產品、基于大數據分析平臺的大規模計算服務和分析工具都使得阿里云在國內的同行中獨樹一幟,具有下表所示的技術亮點:

      表:阿里云技術特點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零壹智庫

      阿里云的服務不僅幫助客戶快速地在線構建IT基礎設施服務而無需在本地部署,還借助領先的大數據分析能力,高效處理上億數據維度的復雜計算任務,從而為其提供深入的數據洞察。

      (一)金融機構

      當前金融行業面對互聯網業務的迅速崛起,用戶行為發生了巨大轉變,業務增速難以預測?;ヂ摼W金融要求金融機構的IT架構快速、彈性、安全、可靠。金融機構為了滿足用戶對網上查詢、交易等行為帶來的與日俱增的訪問,不得不在整體IT建設上投入更高的成本,而隨著設備的增加,交付時間周期邊長,運維難度也不斷增大。

      對此,阿里云研發的阿里金融云服務以云計算為支撐,在杭州、上海、深圳設立金融云數據中心,幫助金融機構的IT系統整合入云,實現快速交付,降低業務啟動門檻。同時,金融云通過標準化的異地災備、專線接入等增值服務,滿足金融業務在安全上的建設標準,進而幫助金融客戶不再關注硬件設備的運維,真正回歸到業務價值本身。

      阿里金融云依托于阿里云強大的IaaS基礎設施,運用自主研發的飛天分布式操作系統運行數目繁多的云產品,主要分為移動開發平臺和金融智能兩大塊,并以此為基礎形成定制化的行業方案,為銀行、保險、證券等行業提供服務。

      1、銀行

      阿里金融云幫助銀行解除現有IT技術束縛,釋放源源不斷的金融創新能力。其實現的網上銀行應用/數據架構部署不依賴物理網點,突破網點輻射范圍限制,讓偏遠地區的用戶也可以獲得金融服務,實現普惠金融,同時大幅降低網點和人工成本。通過各平臺及運營中臺技術支撐各個業務模塊。例如:基于數據的運營模式,利用數據模型識別和評估借款人的借款風險;通過開放平臺接入各種場景,實時數據總線支持秒級風控、智能營銷。

      近年來,阿里云與金融行業生態建設的速度不斷加快。到目前,通過專有云技術輸出模式,阿里金融云已經為民生銀行、廣發銀行、浙商銀行、南京銀行、杭州銀行、蘇州銀行等近二十家銀行提供分布式和金融智能技術,累計為上百家銀行提供服務,全面覆蓋國有六大行和十二家股份制銀行。未來,阿里云計劃為超過5萬家金融機構提供數字化轉型的技術引擎,共同打造一個貫通金融與產業的生態圈。

      2、保險

      阿里金融云是唯一擁有保險系統從渠道外圍到核心,全系統上云、且監管合規的云服務提供商。對于保險行業阿里金融云針對不同子場景提供定制化解決方案。例如:電子保單方案、新開保險公司核心上云方案、壽險核心上云方案。

      到目前,阿里云已與國內超過60%的保險機構開展合作,中國太平洋保險、新華保險、中華保險、中再巨災管理公司、華夏保險、中韓人壽等保險機構都已和阿里云合作搭建線上運營體系,啟動數字化轉型之旅。

      3、其他金融機構

      除了銀行業和保險業,阿里金融云也為證券公司提供證券智能營銷方案和證券行情上云方案,提升證券公司的業務能力。同時,阿里金融云還為小貸、典當、擔保、眾籌等小微金融企業提供定制化的云計算服務,例如:互聯網金融方案、互聯網金融安全方案、金融直播方案。

      (二)其他機構

      阿里云的云計算技術、新零售供應鏈管理及營銷系統,與阿里巴巴多樣化的商業平臺及對消費者的深入洞察產生的數據相結合,形成了幫助企業完成數字化轉型的核心基礎能力。

      除了為金融機構提供服務以外,阿里云在新零售、數字政府、教育、醫療健康等方面持續發力,推動企業上云,拓展銷售渠道、降低運營成本。

      三、機遇與挑戰

      (一)機遇

      1.云計算市場龐大

      Gartner研究數據表明,2019年,全球云計算市場(IaaS/PaaS/SaaS)規模達到1883億美元,增速20.86%。預計未來幾年市場平均增長率在18%左右,到2023年市場規模超過3500億美元。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云計算整體市場規模達1334億元,增速38.6%。其中,公有云市場規模達到689億元,相比2018年增長57.6%,預計2020-2022年仍將處于快速增長階段,到2023年市場規模將超過2300億元。私有云市場規模達645億元,較2018年增長22.8%,預計未來幾年將保持穩定增長,到2023年市場規模將接近1500億元。

      2.阿里云競爭力位于世界前列

      近年來,阿里云的國際市場占有率穩步提升,根據Gartner發布的2020年全球公有云IaaS市場數據顯示,市場占有率排名前四的分別為亞馬遜AWS(40.8%)、微軟Azure(19.7%)、阿里云(9.5%)、谷歌云(6.1%)。從國內市場看,阿里云則以40.60%的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一,相對于華為、電信等國內企業具有絕對優勢。

      3.阿里云財務狀況扭轉

      2020年第四季度阿里云單季收入達161.15億元,同比增長50.31%,經調整EBITA實現盈利2400萬元,達成自創建以來的首次盈利。截至2021年3月31日,阿里云計算業務第一季度收入為167.61億元,同比增長37%,經調整EBITA實現盈利3.08億元,較上一季度的0.24億元上漲近12倍。自實現規模效應以來,阿里云的營收穩步上升,成本增加卻較少,使得盈利能力大大增強。

      4.云計算技術壁壘高

      云計算具有很高的行業壁壘,外部競爭者如果沒有足夠強大的財力與人力資源,很難進入該行業。阿里云在研發初期,每年投入的成本高達數千億元,一度與核心商業業務成本持平。經過近十二年的堅持,阿里云目前已經搭建起比較完備的IaaS產品體系,后續研發壓力減少,同時,阿里云的云計算技術先進,能夠與國際頭部廠商相對抗。短期內,阿里云的競爭壓力較小。

      (二)挑戰

      1.進一步提升自身競爭力

      盡管阿里云擁有先進、強大的云計算技術,已經建設完備的云計算基礎設施,但其定位仍為IaaS(注:基礎架構即服務),相對于PaaS(注:平臺即服務)和SaaS(注:軟件即服務)來說,提供的服務最為基礎,與實際場景的應用仍存在一定程度的脫節,需要花費較大的成本來形成定制化方案。阿里云應進一步提升自身競爭力,積極建設PaaS和SaaS,搶占市場,努力發展成為專業且全面、既有深度又有廣度的云計算服務供應商。

      2.對標國際頭部廠商

      阿里云毫無疑問已經國內云計算服務供應商中的佼佼者,但反觀國際市場,亞馬遜AWS和微軟Azure仍占據著近六成的市場份額。阿里云如果要成為世界級的云計算服務供應商,在不斷拓寬市場渠道的同時,也應當繼續發力技術研發,進一步深耕云計算基礎技術,夯實底層架構,從自身技術和渠道拓展兩方面去掠奪國際頭部廠商的市場份額。

      參考資料:
      1、零壹智庫、數字化講習所,《云計算巨頭業務分化:阿里云主攻IaaS+PaaS,騰訊云發力SaaS》
      2、零壹智庫、數字化講習所,《三大互聯網巨頭的云計算盤點:阿里云、騰訊云、字節云》
      ?


      數據作為數字經濟時代最核心、最具價值的生產要素,正加速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動力、新引擎。近年來,我國深入布局數字經濟戰略,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 “釋放數據價值:數據要素市場研究”專題聚焦數據的存儲開發、開放共享、交易流通、綜合治理以及安全防護,從參與主體、商業模式創新及監管動向等多維度研究數據要素市場發展趨勢。(點擊下圖進入專題)

      上一篇>人工智能時代下,保險公司機器學習專利哪家強?

      下一篇>工信部:公布2022年國家新型數據中心典型案例名單



      相關文章


      用戶評論

      游客

      自律公約

      所有評論

      主編精選

      more

      專題推薦

      more

      《陸家嘴》交流會第6期(共14篇)


      資訊排行

      • 48h
      • 7天



      耗時 3351ms
      性无码专区小草性色av

      <dd id="tulth"><noscript id="tulth"></noscript></dd>
    2. <span id="tulth"></span>
      <dd id="tulth"></dd>

      1. <th id="tulth"></th>
        <th id="tulth"></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