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 id="tulth"><noscript id="tulth"></noscript></dd>
  • <span id="tulth"></span>
    <dd id="tulth"></dd>

    1. <th id="tulth"></th>
      <th id="tulth"></th>



      首頁 > 資訊

      陸金所控股回港雙重主要上市:審慎經營、業績波動與長期價值

      資訊 零壹財經 · 零壹財經專欄 2023-04-21 閱讀:23981

      關鍵詞:陸金所控股零售信貸小微貸款平安普惠雙重上市

      陸控采取介紹上市方式,不涉及新股發行,擴大投資者基礎及增加股份流動性,助力業務增長及長期發展戰略。
      來源 | 零壹財經
      ?
      4月14日,陸金所控股(NYSE:LU,以下簡稱“陸控”)正式登陸港交所,代碼06623,實現了“雙重主要上市”。

      此次陸控采取介紹上市方式,不涉及新股發行,陸控希望通過回港上市擴大投資者基礎及增加股份流動性,以及配合公司在中國的業務重心,助力業務增長及長期發展戰略。而雙重主要上市的方式相比二次上市門檻及合規成本等更高,但有更多進入港股通從而直接面向內地投資者的機會。

      同時,對于審慎策略下業務處于調整及波動時期的陸控而言,回港上市也是一次價值重估的機會。
      ?
      01
      領先的小微貸款服務平臺
      ?
      陸控是領先的小微貸款服務平臺,也是業務規模最大的上市貸款服務平臺。

      根據2022年財報,2020年、2021年及2022年,陸控分別促成貸款5650億元、6484億元及4954億元;貸款余額分別為5451億元、6610億元及5765億元。

      由于實行了審慎的經營策略以改善資產質量,在2022年陸控的業務規模有所收縮,但絕對規模仍保持領先地位,在上市貸款服務平臺中,遠高于處于第二位的奇富科技。2022年奇富科技促成貸款規模4124億元,期末促成貸款余額1635億元。

      多年以來,聚焦小微是陸控的業務特色,且隨著小微業務占比的逐期提升,這一特色越發鮮明。

      截至2020年、2021年及2022年底,陸控促成的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分別為人民幣3,709億元、人民幣4,945億元及人民幣4,489億元,2020年底至2022年底的復合年增長率達10%,小微貸款余額占總貸款余額的比例分別為68.5%、76.1%及82.1%,占比逐年增長。

      根據灼識咨詢,截至2022年6月30日,按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的貸款余額計,陸控是服務小微企業主的第二大非傳統金融服務提供商,市場占有率為17.6%。

      與聚焦小微的業務特色相適應,多年來陸控的貸款服務業務形成了獨特的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O2O業務模式。
      ?
      02
      深入小微洞察形成差異化優勢
      ?
      根據招股書披露,陸金所控股憑借積累的數據以及從龐大客戶群中獲得的洞察,對小微企業主的需求建立了深入的了解,從而能夠為客戶提供量身定制的產品和服務,形成了對于后來者的較高的競爭壁壘。

      這種洞察與了解也鞏固了陸控與金融機構的合作,使其能夠提供全方位的金融產品,理解并幫助金融機構克服在服務小微企業主方面的困難。

      陸金所控股的核心零售信貸業務由平安普惠運營,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業務模式開展,線下服務所需要的龐大團隊雖然帶來了較高的人力成本,但“適配”于其聚焦小微的業務特色。合作機構方面,已與550家金融機構建立合作關系,賦能合作機構伙伴高效觸達、服務小微企業主。

      根據陸控2022年財報,其促成的非擔保貸款的平均金額為24.02萬元,擔保貸款的平均金額為43.87萬元,遠高于以消費貸為主的線上貸款服務平臺一般數千元的客均貸款額度;此外,在貸款期限上,2022年其促成的非擔保貸款的平均期限為38個月,擔保貸款的平均期限為38.8個月,也長于消費貸款服務平臺一般不足一年的貸款期限。

      這種額度較大、期限較長的偏經營用途的貸款與小額高頻的消費貸截然不同,從而線下渠道對于補足線上短板,了解客戶業務及提供深入服務有著不可或缺的意義。

      陸控在2022年財報中披露:我們在平安普惠品牌下主要通過線下渠道拓展客戶,因為在貸款促成過程中,對于較大金額的貸款,客戶往往需要額外的咨詢服務。這些貸款的促成較小額貸款需要更多的成本,但也帶來更大的價值。獨特的O2O業務模式,對小微企業的深入洞察形成競爭優勢。
      ?
      03
      業績短期波動
      風險釋放后長期價值可期
      ?
      從業績表現看,目前并不是陸控二次上市的好時機,2022年三季度及四季度,陸控出現較大的業績波動。

      面對疫情以來累積的資產質量風險,陸控采取了審慎的經營策略,一是在業務規模上戰略收縮并選擇更為優質的客戶,二是大幅計提信用減值損失,從而帶來收入及凈利潤的滑坡,2022年四季度甚至出現8.1億元的虧損,這是其上市以來首次季度虧損。
      但近期的業績波動并未影響陸控的上市進程。2023年2月1日港交所公布陸控招股書,4月14日陸控正式上市,與2022年三季報和四季報的披露時間均較為接近,顯示出其“直面”業績波動,對走出“谷底”及長期增長的信心。

      在2022年三季報之后的分析師會議上以及四季報中,陸控管理層曾釋放了這樣的信心,認為在經歷業務調整后,陸控有望在2024年后實現中期U型反轉。

      在同行業中,樂信(NASDAQ:LX)曾于2021年實行“降速提質”的策略。2021年下半年樂信業績出現向下的拐點,2022年下半年其促成貸款規?;謴屯仍鲩L,但尚未恢復到2021年上半年的水平??梢娫谒俣扰c質量的平衡中,企業長期的增長中出現短期的波動并不是個例。

      截至2022年底,陸控擁有存放于銀行的現金資產438.82億元,凈資產947.87億元,旗下擔保子公司凈資產479億元,杠桿率2倍,優于監管要求的10倍杠桿率。這些數字為陸控應對資產質量及財務風險,完成業務調整以及未來重回增長提供了“底氣”。
      而行業增長前景及宏觀經濟回暖為陸控走出底部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環境。

      小微企業融資市場規模龐大但服務覆蓋度低。小微企業是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擁有大量未被滿足的融資需求及強大的增長潛力。

      據灼識咨詢估計,2021年小微企業未獲滿足的融資需求達人民幣44.1萬億元,并預期將于2026年增至人民幣70.9萬億元。預計至2026年,小微企業細分市場將呈現穩健增長態勢,2021年至2025年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將以15.5%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于2026年達到人民幣42.7萬億元。

      同時,疫情后宏觀經濟回暖信號明顯:一季度社融增量累計為14.53萬億元,同比多增2.47萬億元;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4922億元,同比增長5.8%;海關數據顯示,以美元計價,3月中國出口同比增長14.8%;3月份PMI為57%,繼前兩個月后繼續回升。

      盡管經濟回暖可能會面臨結構性的反復,但無論對于陸控還是其所服務的小微客群,經營環境已經走出最艱難的時期。

      對于陸控的二級市場表現,3月以來,包括中金公司、華興證券及中信證券在內的多家知名券商均給出了“跑贏行業”、“買入”、或“持有”等評級。其中,華興證券認為陸控在2023年下半年資產質量有望企穩,在接下來的兩到三個季度中“消化”信用風險,并給出“持有”評級。

      港股二級市場對陸控上市反應較為積極。截至4月19日收盤,陸控股價32.95港元,市值377.6億港元,按1美元=7.849港元計算,較美股溢價約6.5%。從美股股價走勢看,陸控處于上市以來股價低位,隨著業務調整,風險釋放以及預期改善,陸控的長期價值有待被市場重估。
      ?


      數據作為數字經濟時代最核心、最具價值的生產要素,正加速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動力、新引擎。近年來,我國深入布局數字經濟戰略,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 “釋放數據價值:數據要素市場研究”專題聚焦數據的存儲開發、開放共享、交易流通、綜合治理以及安全防護,從參與主體、商業模式創新及監管動向等多維度研究數據要素市場發展趨勢。(點擊下圖進入專題)

      上一篇>零壹日報:京津冀監管聯合要求“加強新市民金融服務”;消息稱盒馬擬明年在港上市

      下一篇>小貸行業迎拐點?有地方鼓勵新設小貸公司、引導加入央行征信



      相關文章


      用戶評論

      游客

      自律公約

      所有評論

      主編精選

      more

      專題推薦

      more

      《陸家嘴》交流會第6期(共14篇)


      資訊排行

      • 48h
      • 7天



      耗時 221ms
      性无码专区小草性色av

      <dd id="tulth"><noscript id="tulth"></noscript></dd>
    2. <span id="tulth"></span>
      <dd id="tulth"></dd>

      1. <th id="tulth"></th>
        <th id="tulth"></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