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引領ESG探索與實踐,國際評級整體提升
銀行科技 姚麗 零壹財經 2022-12-22 閱讀:52612

來源 | 零壹財經? ?作者 | 姚麗
?
ESG是英文Environment(環境)、Social (社會)和Governance(治理)的縮寫,是財務績效之外,更體現企業社會價值的投資理念和評價標準。ESG在企業的行業地位、盈利能力乃至技術實力之外提供了更加多維的指標,使得對于企業的評價更加全面。由于ESG理念與共同富裕、可持續發展以及當前“如火如荼”的“雙碳”目標等經濟社會背景高度契合,也日益受到監管、企業及投資者重視。
?
企業對外披露的ESG相關報告名字不盡相同,包括ESG報告、社會責任報告及可持續發展報告等,這些報告所覆蓋的課題與內涵基本一致,以下統稱為ESG報告。
?
我國企業對于ESG理念的探索與實踐起步相對較晚,但近年來發展較快。根據有關統計,在各行各業中,金融業,尤其是銀行業的ESG披露比例最高,顯示銀行業對于ESG更為重視,正在引領國內的ESG 實踐。
?
近日,國際權威評級機構明晟(MSCI)公布了2022年度ESG評級結果,國內銀行業的評級整體上有所提升,包括浙商銀行在內的多家上市銀行ESG評級“A”,目前“A”是國內銀行最高等級,顯示銀行業的ESG實踐取得積極成效。
?
我國銀行業引領ESG理念與實踐
?
我國企業在ESG披露方面起步較晚。以透明度較高,對社會公眾形象較為敏感的上市公司群體為例,2006年深交所發布《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指引》,倡導上市公司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據有關統計,2007年披露ESG報告的企業數量為17家;目前,監管對A股上市企業沒有ESG的強制披露要求,但近年來隨著政府、監管、企業以及投資者對可持續發展的重視,ESG理念不斷深入,2022年,披露ESG報告的上市企業已達1427家,占比約1/3。
?
根據Wind資訊,分行業看,在A股上市企業中,披露比率最高的是銀行業,達100%,其次為非銀金融,為83.13%;此外,《中國ESG發展白皮書(2021)》也顯示,金融行業發布 ESG 報告的公司數量、披露率均位居首位??梢娊鹑跇I尤其是銀行業是對ESG理念與實踐最為重視的企業群體。
?
圖1:各行業上市公司ESG披露情況

來源:《中國ESG發展白皮書(2021)》
?
金融業尤其銀行業重視ESG理念與實踐的原因在于行業的特殊性,一是金融機構為經濟提供流動性,引導資源流動,是關系國計民生的行業,對于可持續發展、共同富裕及踐行普惠等肩負著更為重要的社會責任,二是金融作為高風險行業,接受嚴格的行業監管,包括更加全面的信息披露;三是資本市場也對金融業有更為嚴格的披露要求,例如上海證券交易所于2022年1月公布的修訂后的《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監管指引第1號——規范運作》中,金融被點名“應當在年度報告披露的同時披露公司履行社會責任的報告”。
?
銀行業ESG評級整體提升,本土化評級體系待完善
?
?
目前,國際國內ESG評級機構眾多,其中,明晟(MSCI)ESG評級,和標普國際(S&P Global)的可持續發展(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CSA)評分被公認為是最具影響力和權威的ESG評價體系,成為投資者及其他市場主體評價企業ESG成效的重要參考。
?
兩大評價體系中,標普的可持續發展評分按年度對企業開展問卷評估,對于未參與問卷評估的企業,通過系統抓取公開信息來進行評分,雖然近年來國內企業參與度逐年增高,但由于國內企業剛起步,相較于國外企業,得分整體較低。以下主要介紹明晟的評級情況。
?
明晟ESG評級的信息來源主要為企業的ESG報告等公開信息,目前覆蓋了國內的六大國有行、除渤海銀行外的上市股份行以及部分上市城商行。明晟評級分為AAA、AA、A、BBB、BB、B及CCC計7個等級。在明晟ESG評級覆蓋的191家銀行中,國內A股上市銀行基本位于BB-A。
?
近期明晟公布的2022年ESG評級結果顯示,國內上市銀行ESG評級整體提升。其中,6家國有行全部為A,工商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及交通銀行首次由BBB升至A;9家股份行中有4家為A,浦發銀行、浙商銀行首次由BBB升至A。在明晟ESG覆蓋的上市城商行中,也有多家銀行評級提升。
?
表1:我國上市銀行明晟ESG評級情況

資料來源:明晟官網
?
銀行業整體評分提升,顯示整個行業在踐行ESG理念,將環境、共同富裕、可持續發展等融入具體業務及日常經營,取得積極成效。銀行業ESG積極擁抱并踐行ESG理念,也有望帶動其他行業及整個社會對ESG的重視與實踐。
?
值得關注的是,目前的ESG評級體系存在不夠完善的方面。首先國內的評級機構在國際上缺少話語權,對于國內企業的ESG評級,明晟及標普的評價結果仍被廣泛引用和參考。光大證券研報認為,“包括明晟、標普、道瓊斯&SAM、湯森路透及晨星等在內的國際上的主流評級機構,在對國內企業進行評級時使用與國外一致的標準,未考慮到中國企業所肩負的具有中國特色的企業社會責任,”因此呼吁建立本土化評級體系。
?
此外,不論是國際評級機構,還是國內的華證、中證、商道融綠、嘉實、社投盟等評級機構,由于采用的角度、指標及評分聚合方法不同,各評級機構評分結果相關度較低,需要自上而下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做出明確指引;針對目前ESG評價未考慮行業特性的問題,光大證券認為應該從銀行業開始分行業建立ESG評級體系。
?
銀行業的ESG實踐:從治理架構、戰略規劃到業務落地
?
我國銀行業ESG評級的整體提升,背后是整個行業對ESG的深入實踐,ESG已經融入銀行的治理架構、戰略規劃及業務落地。
?
在ESG治理架構方面,目前銀行業通行的做法是由最高權力機構董事會負責,設立專門委員會。例如,根據公開信息,2021年中國建設銀行管理層設立環境、社會和治理推進委員會,成立ESG工作推進辦公室,負債統籌推進集團整體ESG戰略規劃、部署及協調工作,推動將ESG因素納入業務流程和風險管理;興業銀行2021年將董事會戰略委員會更名為戰略與ESG委員會,授權其擬定本行社會責任及可持續發展戰略和政策,監督、評估履行社會責任情況,負責審議《可持續發展報告》。
?
ESG也被納入銀行的長期戰略規劃。例如,興業銀行在2015年將綠色金融納入戰略核心業務,是國內最早探索綠色金融的機構,2021年印發《興業銀行綠色銀行建設行動計劃(2021-2022年)》,明確了兩年內的綠色銀行建設的主要目標,及服務“雙碳”目標重點任務。
?
作為總部位于浙江的全國性股份行,浙商銀行則將共同富裕作為實現“ESG本土化”的重要錨點,在支持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中做了大量工作。2021年,浙商銀行制定了《支持浙江高高質量發展減少共同富裕示范區實施方案(2021-2025年)》,對組織機構、主攻方向及重點任務目標做了全面部署,設定了民營企業貸款、普惠小微貸款、制造業貸款、綠色貸款、涉農貸款及科創貸款等增速超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以及到2025年末基本實現山區26縣機構全覆蓋等目標。
?
值得一提的是,該行正在積極探索“公益+金融”模式,帶動有意愿有能力的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參與公益慈善事業,引導社會財富“升維發展”,例如,推動區域民營龍頭企業以股權或資金作為慈善財產,通過慈善信托收益助力弱勢群體、落后區域實現共同富裕和高質量發展。
?
此外,對于評級機構普遍關注的隱私和數據安全、人力資本發展、環境影響等ESG關鍵性議題,銀行業也在積極開展有益探索和回應。
?
企業對ESG的重視意味著企業在追求盈利的同時更多地兼顧對員工及消費者、對社會弱勢群體等其他主體,以及環境等各方面的社會責任,必將促進整個社會的協調發展及可持續。而企業在追求ESG成效的同時,也將獲得來自于監管、投資者及消費者等各方的積極反饋,獲得更好的經營環境以及更好的發展,這是一個共贏共生的過程。從我國銀行業對ESG在組織架構、戰略及業務落地等方面的執行力度可見,整個行業對ESG日益重視,未來也有望獲得更高評級,同時ESG實踐也有望提升整個行業的經營能力及服務水平,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
參考資料:
1.海南省綠色金融研究院:《產業研究|我國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情況分析》
2.光大證券:《ESG專題研究報告:從銀行業開始分行業建立本土化ESG評級體系》,作者祁嫣然
數據作為數字經濟時代最核心、最具價值的生產要素,正加速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動力、新引擎。近年來,我國深入布局數字經濟戰略,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 “釋放數據價值:數據要素市場研究”專題聚焦數據的存儲開發、開放共享、交易流通、綜合治理以及安全防護,從參與主體、商業模式創新及監管動向等多維度研究數據要素市場發展趨勢。(點擊下圖進入專題)
相關文章
用戶評論
所有評論
主編精選
more專題推薦
more
《陸家嘴》交流會第6期(共14篇)
資訊排行
- 48h
- 7天
-
首頁
-
評論
-
回頂部
游客
自律公約